微信在如此短的時間(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)發(fā)展如此龐大: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.49億,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、超過20種語言。此外,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,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000個,微信支付用戶則達下面我們概要性的分析一下:
第1:微信公共號粉絲的可控性。
正如上所述,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己微信公告號粉絲的受眾群體。比如,我一個朋友做了一個微信號:農村信用社考試網。專門做農村信用社考試資訊,書籍,以及培訓課程。定位相當精準。我請問,一個平時只關心美女的屌絲會不會去關注這個號?微信公共平臺的定位可以首先做一次受眾的篩選。再次,微信公共號的推廣過程又會做一次受眾的篩選。還以上面的例子。做農信社考試類的微信公共號,我想肯定不會去美女社區(qū)做宣傳。沒有任何價值的粉絲要來何用?
微信公共號粉絲的可控性還體現在后臺強大的分組功能。有這個功能你就可以把粉絲分門別類:比如按地區(qū)分,河南,河北;按需求層次分,有的可能只是偶爾買本書,而有的則有強烈的報全程培訓班的意愿;甚至你還可以按性別分,對女粉絲多用些情感訴求的文案,而對男粉絲,多采用理性訴求的文案。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。
第2:微信公共平臺第一次給大家提供了真實感受移動互聯網的機會。
行業(yè)內對移動互聯網有諸多期許。很多互聯網的大佬們也對移動互聯網的美好未來做了很多的描繪。大家內心都憋足了勁想抓住移動互聯網的機會。但是一直沒有突破的契機。微信公共平臺的橫空出世,讓大家可以很輕易的實現自己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夢。第一次感受到原來移動互聯網離我們如此的近,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被我們觸摸到。大家內心都沸騰了。微博大號們爭先恐后的推出微信公共號,無一不是想占領先機。
微信公平平臺挾微信迅猛發(fā)展之勇,一舉成名,順應移動互聯網之大勢,一路高歌猛進。火起來,真是合情合理。
第3:微信用戶的真實性。微信從一誕生就擁有真實的基因,一開始就嚴格限定與手機號綁定。微信可以說是中國最嚴謹的實名認證社交平臺。無論微博,還是早一點的人人網、開心網都根本無法與之相比。
正因為如此也才有了“一千個微信粉絲相當于十萬微博粉絲”的說法,聽起來有點夸張。實際上我認為非常符合實際情況,原因:
1.即便是你的粉絲,你發(fā)的微博他也不一定能看到,因為他同時可能關注了n多人。大家可以想一下,我關注了100人,那么你發(fā)一條被我看到的幾率約為1%。微信不同,微信是一對多,直接到手機。達到和被觀看幾乎是100%。但就這一點,微信就比微博厲害太多。
2.微博粉絲獲取太過容易,切不可控,你無法保證你的粉絲都是你想要影響的受眾,微信卻可以做到。你印象了一千個與你業(yè)務無關的人和影響了十個潛在客戶。你會選擇哪一個?
|